导读:如果有人问我,那些艰难的岁月你是怎么熬过来的?我想我只有一句话回答:我有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支撑着我,这种力量的名字叫想死又不敢。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我的2015年,我想应该是蜕变。
自从2008年停笔不再书写文字以后,每每想写篇年终总结,也是一拖又拖再拖,慢慢地拖成了习惯,每每思索之后会心一笑,便没了去写的意趣。
对于我来说,2015年是一个祸不单行的年份,内心似被万箭攒心,一万个草尼玛在心中奔腾,还要装着波澜不惊。对于一个连续创业七年的创业者来说,三起三落后又重头开始,真有一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无奈的感叹。
我不是英雄,只是无路可退。
临阵退缩、自暴自弃并不能解决问题,认真思考、自我反省才有出路。最黑暗的那段日子,我每天就待在办公室里,啃泡面,睡沙发和地板,从不抽烟的我,应该是把这辈子要抽的烟一下子都抽完了。夜深人静时,坐在办公桌前,洋洋晒晒写下了近万字的创业感悟。
去年国庆节我在微博上发了一篇长文,当时只写了一半,第二天清晨便踏上北上的列车去见天使投资人去了,寒冬腊月的北京,刺骨的北风呼啸而过,让本来融资不顺的心情像北京的雾霾一般笼罩着一层阴云,也就没有了动笔的意念。看到有博友留言说看了两遍博文期待下文时,心里挺难过的,说实话,难过的不仅是当时的困境,也是辜负了一片期待之情,实在是抱歉的很。
七年来有很多故事,不知向谁诉说,也无从诉说,懂你的人不必解释,不懂你的人又何必解释。这是我之前一贯的风格。前段时间参加了两场活动,获益良多。便有着想写点什么的念想。丰叔,是投资界我比较敬佩的少数投资人之一,恰巧公众号在做一个连续创业者《跋涉之路》的专题。于是有了这篇文章的缘由。仅此,而己。
话不多说,言归正传。
胡华清,没错。是我。
我已经离开校园八年多了。八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这些时间有人生,有人死,有人生不如死,有人一夜暴富,有人倾家荡产。而于我,是人生艰难度过的迷茫期,也是步入社会的磨练期。
这八年,从少不更事的少年,到步步为营、小心谨慎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为人生划上一笔丰富多彩的阅历,到现在为了实现心中的理想而不懈奋斗,艰苦而又幸福着。
八年时间,弹指一挥间,我的世界天翻地覆,从白手起家少年得志,到负债累累背井离乡,从打工岁月到投身电子商务,从电子商务转型到互联网金融,再到现在做互联网 婚嫁的垂直平台。人间情味,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也不过是如此而已。
八年前,我背着新买的Kappa背包,里面放了一本米兰·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开始踏入社会,追求自己的理想。我曾以为我定下的人生道路会如同读书一般,为自己的计划而收获成功。人生路我们都不曾经历,我们所经历的便成了过去的人生。
文学家,企业家,哲学家。这九个字时时在我心里翻来覆去。
从最初为文字着迷,到最后被社会的残酷现实压抑着,没有生存的前提,便没有发展的可能。文学,于我而言是一种奢望。我不喜欢当下青年文学里那种明媚的忧伤的文字,它并没有让我们这一代人具有独立人格,除了赚取眼泪,没有灵魂的震颤,也没有让我们这一代迷茫的青年走出人生的阴霾。商业化的文字游戏与代表资本的金钱狼狈为奸,强奸着新一代青年的思想,小资情调风行,拜金主义弥漫在新一代青年的血液里,我想鲁迅先生大抵是死的太早了,以致于我常常想起那本没有读完的《朝花夕拾》,还有《呐喊》。
残酷的现实,教会我学会用双脚丈量大地,用双手撑起人生的高度。虽然内心对文字执著不舍,但还是慢慢放在内心里沉淀沉淀再沉淀,已经八年多没有发表过任何文字。
文学撑不起我狂妄的内心深处对自由的渴望。于是,我想我只有成为一名出色的企业家,才能有资本和时间去做我的文学梦。才能在文字里越走越远,才能到达哲学的人生高度。
人生短短不过百年,何必钩心斗角,明争暗斗,生不带来,死不带走。能为人生负责,做点什么,或者留点什么。也不枉此生。
做企业家难,做出色的企业家更难。做成企业,首先要创业,创业是抉择于人生的十字路口,资金从哪里来,谁和你站在一条战线上,初出茅庐,一没资本,二没经验,人脉不广,谁来引导你?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为了磨练自己的心性,抱着寻求人师的目标。坐在办公室这狭小的交际圈里并不适合我,至少在我的第一个五年规划里,我是不愿意待在办公室里的。想成为有所作为的人,最磨练人意志的工作便是做业务,在严热的夏天,一整天都在小区里跑业务,一个小区一个小区的扫楼,因为勤奋又善于沟通交流,最终迎来了橄榄枝,进入行业龙头企业在当地的分公司工作。
枪打出头鸟,勤奋也会招来横祸,其中尔虞我诈,令初涉社会的我久久难以接受。我说服自己,既然选择从商,那么这所有的酸甜苦辣都是必经之路。商场处处陷阱,防不胜防,只有历经种种磨难才能抵挡万千诱惑,只有抵档得住万千诱惑才能真正地把控制自我,控制自我才能把自己放在最理性最安全的位置,才能按着理性出牌,才能躲开尔虞我诈、钩心斗角的枪林弹雨和糖衣炮弹。而年轻的我们,总是心浮气躁,急功近利。这一点我也曾经犯过错误。
在寒冷的冬天,我摆过地摊,做过夜市,熬过通宵。我知道,我所走的道路都是通往我的理想之国必由之路,选我所爱,爱我所选。永不后悔。
曾经有人试图探寻我创业前的经历,我从未曾提起。青年作家也好,文艺二逼青年也罢,曾用笔名九州华夏、展嘉哲、步青云等发表过一些琐碎文字;敬仰东方古典文化,欣赏西方现代文明。东方以老子《道德经》为极至,西方以犹太人《羊皮卷》为推崇。追求不平凡的经历,运用双重以及多向思维感知世间的生命足迹。《课堂内外》专栏作家、特约编辑; 红袖添香中文网VIP签约作家。
用一句话总结即是:创业前是一位激扬文字的文学青年,而后才是一位连续创业七年的并续继在创业路上的人。
我是一个能折腾的人,也是一个爱折腾的人,从出生的那一刻起,身体里的每一个细胞都属于运动派。
三国时,英雄不问出处,所以有刘皇叔问鼎九五之尊的创业传奇。现在也有草根逆袭的传奇佳话。祖上说我们也曾有不错的家世,然而家道中落,这是我不能选择也无从改变的事实。从小家里穷,物质上的贫乏极易在年幼的内心生出自卑的罂粟,所幸在学习上有点小聪明,总是名列前茅,师长夸赞,同龄羡慕,这种物质与精神上的极端,造就了内心深处的自负是倔强的,无从改变的。自卑的人往往穿着坚强的外衣以掩饰自己内心深处的自卑,故作自信。
马云曾经三次参加高考后来成为一名教书匠,我也曾经三次参加高考,最后拒绝大学的录取。在我年轻而骄傲的内心,是非清华不读的,现在想来也曾有些许后悔,但曾经骄傲不可一世的代价不是些许后悔就可以弥补的。从小学到中学一直名列前茅连续得奖,中学还因为早恋成绩一落千丈,在距离中考最后的四十一天里挑灯夜战奋起直追,功夫不负有心人,勉强进入重点高中就读。
十六岁以前我读书用功,心无杂念,只为未来从政而读书;十七岁那年我在从政与从商的纠结中开始博览商业杂志名人传记从此中毒,一发而不可收拾。十八岁那年,我却阴错阳差发表了文章,从此迷上了写作。读的书越来越多,吃饭钱都用来买书,文章是发表的越来越多,成绩则是越来越倒退。思想上的改变,让我与同龄人的交流上成了异类,渐渐没有了能交心的圈子,成了一位形影相吊的孤家寡人。
或许我过于早慧或者早熟,这样的结果让我在同龄人中基本上没有交到什么聊得来的朋友,十六七岁的年纪,能聊得来的朋友大都是三四十岁的年龄层。之于多年以后,我却能与90后相谈甚欢,这是多么奇怪的逻辑。
我第一次在互联网上的文学圈子开始产生影响力的时候是2006年,如果你读过《在命轮里刻下流光剪影》你也就能明白为什么那时的读者称我为大叔。2007年的时候,我随便发一个贴子,分分钟就突破上千的回复。刚开始的时候,我很高兴很开心,开心的不得了,渐渐的我开始产生了恐惧,恐惧来源于我渐渐地做什么事情都要在圈子里变得透明,渐渐地我也变得好像不能失去这种存在感,这使我产生了非常痛苦的纠结。
如果我想靠写作成名,结果定然是失去自由的一些东西去换;如果我想要个人的隐私和所谓的自由,我必须离开互联网,静下心去做一点事情。离开网络,静下心来去做一点事情。这也是当时我的人生导师方东流老师与我彻夜长谈后的劝告。虽然我不知道我要做什么,但我知道,我要开始沉默,学着离开。这是唯一的选择。无自由,吾宁死。这是当时的清高状态。
2008年我决定潜伏于互联网的文学圈,不再互动。烧掉青春三部曲《青春祭》、《青春恋歌》以及《青春嘉年华》的手稿,专心写作与红袖添香签约VIP长篇小说,我选择去了山东的一个海滨城市,日照。
在日照的那段日子,是一个轻松快乐的环境,我在曲阜师范大学学习韩语,并开始研究经济学方面的书籍。以期未来能从事与韩国的贸易。因为我知道韩国的整容与化妆品以及服装在当时的哈韩哈日族里是相当的有市场。
当我学完了韩语初级课程的时候,一年也快结束了。上天总是像个孩子,喜欢不适时地捉弄你,人生也就此发生了逆转。
传奇的人生之所以传奇,是因为别人都不曾预料你会有不同的人生。我最终离开日照,除了发生一件令人伤心的朋友间欺骗,骗我进入传销窝点,虽然我用了近5个小时斗智斗勇终于逃出魔窟还顺带拐了那个朋友一趟奔往郑州的车票以及80多块钱现金以备活命,失去朋友才是最令我心痛的事情,毕意能成为我的朋友,我还是有一些原则的。最致命的事情就是我的MP4丢失,即使贴满重金悬赏也无济于事。
我关心的不是MP4,而是里面将近30万字的小说原稿和修改稿。这个打击是致命的。眼看再有一个月就能修改完成,眼看马上就能发表,眼看就有几万的稿费,幻想出版的那一刻,你要知道,那时的我差不多穷困潦倒,靠朋友接济度日。就像高潮即将来临的那一刻,却突然早泄了,即便吃了伟哥,再次勃起,也就索然无味,了无生趣。
功亏一篑,迅速瘦了几十斤,比减肥药都见效。那是我以前人生当中最黑暗的一段日子。胡子拉碴,目光呆滞,像丢了魂似的,没有一点精神。
春节,回家。难以割舍的文字也就在不经意间放下了,就此封笔至今。
古之学者多有成就者,游学者众。人生经历,求学于不同名师,我也曾东施效颦,班门弄斧,蜻蜓点水,浅尝辄止。
我曾经北上,听过北大孔庆东教授的课,陈平原教授的讲座,温儒敏教授的演讲,也曾南下游学于中山大学,去过大西北,历经磨难遇到人生导师,也走过大西南,领悟起起伏伏的人生真谛,踏过东北的寒冰厚雪,喝过南海的咸水,游过黄海的波涛,也曾东海观日,大江南北,足迹走过。最终驻足上海,说那不是因为爱是不可能,然而她的魔性更令人着迷。
魔都,无数的风起云涌已为陈迹。
穿越祖国大江南北,有人羡慕我的勇敢鼓励我继续前行,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也有人说我好高骛远、浮躁不堪,作为一个成年人,一个男人,尚不能自食其力,实在是不可理喻。
前半句多出自于没有踏入社会还在象牙塔的幻想曲里过着三点一线生活的学生,而后半句则是真真切切踏入社会里的先行者,这句话像一把利剑直刺入我热血喷薄的心窝。高傲的头颅怎么能服输!倔强的性格怎么能就此罢休!我想证明我自己,我想证明我可以,我想证明自己只要想做,无所不能。
我决心开始创业。做不了出色的文学家就把它潜藏在内心深处,换一种方式,把自己当作主人公,用生命去书写人生传奇,做一名出色的企业家。
PS:终于还是想来写这一篇心路历程,不为别的,只为找到你!开篇讲述的心路历程是我是怎样一步一步走上创业的道路的,下一篇讲述第一次创业的故事。